火龙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退伍不褪色廖均清脱下军装上了新战场
TUhjnbcbe - 2022/10/21 21:42:00

广西新闻网上思7月29日讯(通讯员周波梁彩兰)在上思县叫安镇板细村的火龙果基地,一眼望去,一排排水泥柱和竹条浓密如林,火龙果枝条顺着柱子攀缘向上,勃勃生机。

脱下*装,上了“新战场”

村民们都说,板细村火龙果基地如今发展这么好,离不开我们村的“兵书记”廖均清的功劳。

“现在正是火龙果结果期,要消耗大量的养分,为促进果实更好发育成长,我们要适当追肥,达到壮果的目的。”村民口中的“兵书记”正在基地里来回穿梭,查看火龙果的长势及结果情况,指导村民们除草、施肥,进行日常护理。

廖均清是一名退伍老兵,年脱下*装后在北海码头从事安全环保岗位工作。年5月,他主动请缨转战乡村振兴的“新战场”,成为板细村驻村第一书记。

廖均清在查看火龙果的长势。广西新闻网通讯员周波摄

廖均清退伍不褪色,始终坚持发扬*人敢打敢拼、不怕困难的铁血传统,并依托基层*组织建设,以增强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积极谋划板细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产业兴村,畅通群众致富路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板细村要如何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合的发展项目,成为了廖均清首要解决的问题。他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很快就摸清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脉络。

廖均清多次联合后盾单位北海码头、村“两委”开展考察调研,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最终确定了火龙果种植产业这一“特色产业促发展”的模式。

为了让项目用地尽快落实,廖均清跑遍了板细村村民的家,向大家宣传种植火龙果的增收优势,说服村民腾出土地,主动参与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并向当地*府申请产业扶持资金万,用于发展3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还组织人员到隆安、钦州、博白等地取经学习,深入了解掌握火龙果种植方法和管护经验。

廖均清(右)带领当地群众建设火龙果基地。资料图片

随着资金、土地逐步到位,廖均清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果苗引进。很快,一个现代化的火龙果基地拔地而起,株火龙果苗扎根到了板细村,并在今年5月8日正式亮灯运营管理。

火龙果基地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万的纯收入,并提供5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脱贫户就近务工问题,拓宽群众致富路。

*建引领,凝聚发展新合力

随着火龙果基地运行投产,如何将火龙果销售出去,转化为村民实实在在的长期钱袋子,巩固乡村振兴成效,成为廖均清要解决的问题。

廖均清通过“*建+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模式,组织由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独立法人农产品销售公司,进一步整合板细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资金。同时,还把*组织的“红色引擎”带到板细村,努力培育一支素质过硬、善打硬仗的村*员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我希望带好这支*员队伍,搞好这个特色产业,将它打造成我们板细村*建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阵地,成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廖均清如是说。

心怀群众,纾解民忧谋幸福

“现在,我也算是半个板细村人。”回想起刚到板细村的诸多困难,廖均清微微笑了起来,当时因为不熟悉当地语言,沟通起来很不方便,工作开展也不顺畅。

要尽快消除沟通障碍,掌握村情民意成了廖均清要跨越的第一个坎。于是,他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向村委干部和周边群众“拜师”,一有时间就找他们聊,也会适时把乡村振兴相关*策和自己的一些工作计划宣传出去,同时了解村民的困难和诉求,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问题。

廖均清还主动结合上思县“五个一”活动要求,走遍村里的8个自然屯,遍访所有的脱贫户97户。一方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拉近与村民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充分掌握脱贫户的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走访,廖均清和村民们迅速打成一片,快速摸清了村情民情。

虽脱下*装,但廖均清热血依旧。

1
查看完整版本: 退伍不褪色廖均清脱下军装上了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