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江华瑶族自治白芒营镇角塘村果立方红心火龙果生态园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这里有红心火龙果30亩,去年收入30多万元,还带动了一些村民家门口务工。”41岁的基地负责人刘友秀乐呵呵地说。
几年前,刘友秀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玩耍,看到当地村民种植红心火龙果经济效益好,于是决定回家乡发展火龙果种植。年,刘友秀投入40万元,在角塘村流转土地30亩,安装上滴灌设施,从广西南宁市引进优质火龙果苗进行种植,通过科学管理,目前火龙果进入盛果期。
为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刘友秀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跟一个火龙果种植户学习了一个多月,边种植边实践,慢慢掌握了种植技术。“火龙果控制病虫害是关键,不然没有收成。”刘友秀说。
“我种的火龙果口感好,主要销往广西贺州市、广东肇庆市等地。”刘友秀每年购买牛栏粪等有机肥3万余元,种出的红心火龙果口感好,价格高。
“我在基地除虫、摘果、打包,每天有8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小孩,很好。”邻村平泽村村民50多岁的唐女士说。刘友秀的火龙果基地带动8名村民家门口务工,每年发放务工工资5万余元。
“我种了20亩火龙果,今年预计收入20多万元。”大塘背村村民何明文高兴地说。年4月,刘友秀将火龙果技术传授给何明文,带领他一起致富。
“今年如能继续卖个好价钱,明年我准备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刘友秀对未来信心满怀。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志东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