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积极引进优势产业品种,优化产业结构,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产业“补光”,实现农业产业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让农民群众小康路上“星光灿烂”。
晚上8点,在城北镇六合村火龙果种植基地,两万多盏LED灯同时亮起,亩火龙果花在灯光的照耀下竞相绽放,芬芳四溢,场面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基地负责人杨锦荣告诉记者,“催花补光技术”主要运用于冬春季节。火龙果花有“夜仙子”的美誉,夜间开放,花期短。通过补光技术可调节火龙果生长环境,促进光合作用,实现四季花开终年挂果,从而让产业实现增产增收,单是靠“催花补光技术”增收的两批果,可增加40万元收入。
而到了白天,基地又是另一番景象。随着火龙果的陆续成熟,基地迎来今年第三批果的采摘,进入采摘销售旺季。基地种植的火龙果因果品优良,口感独特,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各地果商纷至沓来。
果商韦福良说:“我是从南宁那边过来的,第3年过来收果了,觉得口感、品种都很好,果品也是非常棒,一年在这果园能收个20来万斤,运往北京、上海、郑州、嘉兴,我们广西富川的火龙果很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城北镇六合村火龙果基地引进种植的是优质火龙果品种——台湾大红,从试种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亩,基地的管理技术日趋成熟,催花补光、自动喷淋、水肥一体化、智能驱鸟等现代科技的运用,更是让火龙果生产省时省力又增产增收。
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户创业增收,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截止今年5月,该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3.37%,水果总面积39.6万亩;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年仅水果产量就达59.5万吨,产值16亿多元。
记者:廖宁首春英胡金翠唐建星
编辑:邹琦
审核:邱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