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读岭南,乐行广东第一期优秀作品来啦 [复制链接]

1#

为了传承岭南文化,让广东学子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今年9月底,由羊城晚报和品读行联合策划的“品读岭南,乐行广东”之“我和我的家乡”全省中小学生原创作品有奖征集启动。

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家乡》燃爆全国,

让不少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搭上“我的家乡”这一热点话题,

本期征集活动的主题也聚焦到“我和我的家乡”。

▲《羊城晚报》10月13日报道

活动为广大岭南学子

创造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家乡,

和家乡再续一段情的机会。

活动从10月1日正式开启征集通道,

仅国庆期间就收到

来自全省各地级市中小学生的作品近百份,

作品类型涵盖短视频、照片、作文和诗词。

学生们趁着国庆假期,

游玩家乡,

行走广东,

用镜头和笔触,

记录下家乡的文化韵味与美好。

想知道广东学子眼中的家乡岭南文化是怎样的吗?往下拉,第一期优秀作品展示来啦!??????

(部分优秀作品将在下一期展示)

扫码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投票时间从即刻起至10月24日17:00。人气最高的选手将荣获单期人气冠*,获得元现金奖励和纪念证书。

备注:本次投票不影响最终获奖作品评审,最终获奖作品将由专家组评审确定。

诗词类优秀作品

“诗词里,蕴含岭南之美”

以下诗词中,除了有广东学子创作的关于家乡的诗词,还有暑期参加“品读岭南,乐行广东”潮汕文化营的学员创作的关于“潮州好”的诗词。

图片类优秀作品

“镜头下,我的家乡最美”

写作类优秀作品

“笔触中,品出文化传承”

向上滑动阅览

诗词颂读伴我行,领略潮人文化深

——记难忘的一次潮汕文化研学行

今年夏季,我以羊城晚报学生记者身份,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开启了一场文化体验之旅。在这座历史名城的短暂四天里,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感悟天地之大,品味不一样的“书本”。用"读""品""行"三种手法,慢慢翻开潮州这本书。首先是"读"。我们漫步牌坊街,领略周边南洋风格的建筑,听牌坊背后的故事。*雨春老师现场还教我们诗词课程,解读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和刘禹锡的《乌衣巷》,拉开本次诗词品读之行的序幕。我们在翰文公祠前现场朗诵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春雪》,引得游客停驻观看,其中的一些游客甚至与我们一起朗诵。在诗词中,我们细细体会理解韩愈在潮的故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我们在南澳岛海滩上赤脚踏着细腻柔软的沙滩,听阵阵海浪奔来,大声朗诵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气势。其次是"品"。一是品茶艺,看潮剧。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亲自探访茶艺馆,学习潮汕工夫茶的标准步骤,并尝试自己动手泡茶,体验潮州人边品茶,边观潮剧的生活;饥肠辘辘时,还品尝了潮州牛肉火锅等美食盛宴;亲手制作名小吃——红桃粿和潮州春卷。二是品文化课堂,尝文化诗词大餐。在诗词小达人课程,我们轮流朗诵诗词,分享佳作朗读,聆听老师的讲解与前辈的研学历程。最后是"行"。我们行走探访于饶宗颐学术馆,学习饶公学术精神;走进韩公文祠,深入了解韩愈治潮期间的*绩。漫步广济桥,领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走进中国瓷都陈列馆,品赏潮州陶等非遗作品;踏上南澳岛,在招兵府里了解明清时期海防史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潮州,一座充满历史的城市,每一块青砖灰瓦都藏着它的历史,诉说它的故事。一片江山皆姓韩,广阔的韩江边,一道若隐若现的身影呢喃着,仿佛是韩愈吟着诗。我们伴随着这诗词文风,在品尝美食盛宴之余,走进文化课堂,以诗文诵读为先导,边学、边走、边读,边思。潮汕文化历史,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蒋昀哲

指导老师:李丽君

向上滑动阅览

我为家乡代言:飘香工夫茶,浓浓潮汕情

“哪里有潮汕人,哪里就有工夫茶!”潮汕工夫茶闻名海内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工夫茶我从小喝到大。最近《我和我的家乡》异常火热,我想借此机会,为家乡工夫茶代言,希望有更多人爱上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盛行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它叫“工夫茶”?我想了想,这是和泡茶文化有关。

“工夫”在潮汕话里是讲究、细致的意思,这正如工夫茶的冲泡也是非常讲究,一般分为八个步骤:第一步先洗茶杯,名白鹤沐浴;第二步,舀茶,又叫观音入宫;第三步倒水入壶,又叫高山流水;第四步刮沫,又叫春风佛面;第五步倒茶,为了使茶汤均匀,倒茶时候循着茶杯走一圈叫关公巡城,最后将茶壶中留下的几滴茶汤,滴入每个茶杯中,称为韩信点兵;最后就可以品茶啦,不过喝茶之前要看一看,闻一闻,叫做赏色闻香。慢慢喝下去,清香入口,甘味无穷,……我想,潮汕人细腻儒雅的特质,跟工夫茶是分不开吧。

来到潮汕,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有一套茶具,喜欢喝茶的人家,更是一天到晚茶炉不停歇。有客人来家里时,泡茶便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道”,泡上一壶茶,慢慢唠嗑,感受岁月静好。

一杯“工夫茶”更是让身在海外的潮籍华侨*牵梦绕。每年爷爷都会给海外的亲戚寄茶叶,我纳闷了:“外国也流行喝茶吗?”爷爷和我解释说,有些华侨亲戚已经80多岁了,喝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是不会他们因为去了海外而改变的。他们就爱喝家乡的茶,其他地方的茶喝不习惯,潮汕地区的茶叶有独特的味道。看着爷爷笑嘻嘻地把一包包凤凰单丛包装得严严实实寄到海外,我想,我们喝的不仅是一杯茶,更是一份文化传承,一份浓浓的家乡情。

“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我的家乡在潮汕,这里有工夫茶,欢迎你走进潮汕这片可爱的水土,喝一杯工夫茶,听我们慢慢讲述潮汕的故事。

——汕头市澄海区凤翔中学陈烁桦

向上滑动阅览

一份反沙芋头的亲情

——记国庆揭阳之行

我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奶奶亲手做的反沙芋头,对那道菜的味道念念不忘,那是我老家揭阳一道祖辈相传的特色菜,太奶奶会做,奶奶从太奶奶那得到真传,也会做。终于,我等来了要回老家的日子。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我一起床,就闻到了一阵“炸薯条”的香气,充斥了整间屋子,奶奶大喊一声:“孙女快点起来吃反沙芋头啦!”

睡眼惺忪的我顿时精神了起来,迎着飘香冲进厨房。只见奶奶右手拿着锅铲,翻动着在锅里的反沙芋头,锅里的油滋滋响作响。过了一会儿,炸得金*的反沙芋头被奶奶装到了盘子里,凑近看它的边角起了些些焦,鼻子一闻,真是香极了,让人闻了不禁口水直流。炸好后的反沙芋头还需要裹上一层糖浆,奶奶这边把装盘的反沙芋头放下,那边就已经放了几勺糖进锅,用小火让糖在锅里慢慢熬制,手法熟练极了。

“奶奶,接下来的裹糖我帮你吧!”等到糖浆变黏了,我马上放入芋头,右手拿着锅铲左右翻动芋头。奶奶在一旁指导着我,反沙芋头渐渐成形了。

“好啦,可以关火啦。”在奶奶的一声下,我迫不及待徒手拿起一块芋头往嘴里塞,热气腾腾,险些就被烫着了。

“是那种味道,家乡的味道!”轻咬一口,甘香的炸糖触碰舌尖,粉绵的芋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细细品味,口齿留香。反沙芋头的香,在我舌尖回荡。

奶奶坐在一旁,撑着头,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吃着甜香的反沙芋头,说道:“奶奶的手艺没有退步吧。”“才没有呢!真是太好吃啦。”我边吃边回答。奶奶看着我嘴角边那点芋头碎和糖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那一刻,我尝到的不仅仅是家乡味道的反沙芋头,更尝到了亲情的浓浓甜味。奶奶为了能让我吃到心心念念的反沙芋头,一大早五点多就骑车去菜市场准备材料了。

一份反沙芋头,蕴藏的是奶奶满足孙女无私的爱,我无法忘怀,这份家乡的味道,这份亲情的味道……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陈芷莹

指导老师:刘云开

向上滑动阅览

火龙果火了生活

------英德连樟村扶贫研学随记

习近平爷爷在年曾来到连樟村,留下殷殷嘱托:“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快两年过去了,这座小山村到底变成什么样子呢?

一路走进村子,村口绿化带铺满“永远跟*走”五个遒劲的大字。绿色与红色强烈的色彩冲击相得益彰,五个大字更是显得熠熠生辉。崭新的柏油马路一直延伸到村子尽头,远处的山丘连绵不断,都铺上了一层层绿色的外衣,郁郁葱葱,马路旁是一片片平整宽阔的绿色稻田。这里的房屋黑瓦白墙,外墙粉刷一新,房子鳞次栉比,整齐又美观,道路宽敞又干净。村里服务中心、*员活动室、文化中心、健身广场……各种功能场室一应俱全。一切与我想象中落后又残旧的乡村景象是那么截然不同。

广东英德连樟村盛产火龙果,我们一行学生就跟随老师漫步火龙果种植园中,庄园主阿姨热情地接待我们。种植园内,每棵矮丛上面好像都燃烧着一团团鲜红的火焰,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把土地渲染得红红火火。成熟的火龙果隐藏在粗壮的枝干中,若隐若现。我的心似乎也被这一片火红感染了,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我们向她询问,你家的火龙果甜不甜呀?她麻利地拿起剪刀,剪下四个火龙果,剥开皮,把红红火火的果实肉递到我们嘴边。庄园主爽朗地说:“快吃,蛮甜的,这都是我们自己家种的。”

小伙伴们大口大口地品尝着,嘴里甜滋滋的。在此刻的连樟村,我尝出了这火龙果有着不一样的甜味,轻轻咬一口,清甜便充盈着整个口腔,红色果汁从嘴角溢出,伙伴们吃得满嘴鲜红,指手画脚着笑话彼此。阿姨也咧开嘴笑道:“甜吧?喜欢吃就再吃点。”说着又切了一个大的塞给我。

庄主阿姨告诉我们,年习总书记来到连樟村之后,村里的景观大有改进,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以前,他们都把火龙果拿到附近村子或者镇上去卖。而现在,他们学习线上售卖的模式,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