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前言
细菌性腐烂病是近年在海南火龙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其致病的病源菌为成团泛菌(Pmitoeaagglomerans)。海南省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之而来的病虫害发生也逐年加重,特别是近年来在火龙果上大面积发生了一种细菌性病害,病斑中心灰褐色,周边向外黄色至淡黄色,病斑内部叶肉组织腐烂,逐渐向外扩散可延伸至整个枝条或植株,严重影响了火龙果产量。
病症特点
病斑初期为浅黄色至深黄色软腐,病健交界部位不明显,病斑中央浅黄色凹陷(上图),后期病部中央凹陷加深,叶肉组织开始掉落,有难闻的恶臭味,伴随叶肉组织的掉落,茎中心的木质部清晰可见(图)。该病常见于火龙果中上部嫩茎、嫩节等组织,机械损伤、昆虫叮咬以及雨水浇灌会加深该病害的发生,常造成发病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
农药防治
细菌性病害初发时,每隔7~12d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53.8%氢氧化铜WG倍液、47%春雷王酮WP倍液、72%农用链霉素SP倍液处处理的防效最好,分别为71.05%、69.93%和65.14%。综合考虑防治效果、水溶性、环境污染等问题,53.8%氢氧化铜是目前防治火龙果腐烂病的理想药剂。然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生产上宜与47%春雷王酮、72%农用链霉素以及后续药效试验筛选出的高效低毒药剂交替使用,以达到提高防治效率,降低农药残留和病菌抗药性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海南火龙果细菌性腐烂病的相关知识,对此广大农民朋友有什么看法呢?或需要补充相关知识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