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火龙果而言,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其中虫害——蓟马,就是一个较难防治的对象,因此熟知蓟马及危害特征,进而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刻不容缓!
01蓟马基本信息
蓟马属于渐变态发育,若虫没有翅膀,只在植株幼嫩部位活动,成虫形成翅膀能飞,若虫外形和食性均似成虫;成虫体小,长0.5-2mm,黑色、褐色或黄色,锉吸式口器,危害植株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
02蓟马危害火龙果的症状与特点
1)危害症状
a.幼嫩芽点的尖部及枝条
蓟马危害幼嫩芽点尖部表现为尖部坏死或者畸形,影响火龙果新生枝条的发育,高发期对幼嫩枝条表皮也有较大的损伤,造成茎肉组织表面木栓化。
b.果品影响
蓟马危害果实鳞片、基部及果面表现为表皮组织木栓化,造成花皮,对外观影响巨大。
2)危害特点
a.取食部位集中:火龙果幼嫩组织包括幼嫩的尖芽,小花苞、大花苞、幼果,都是蓟马主要危害的部位。老熟的枝条和果实不受影响。
b.爆发时间集中:一般每年3-5月份爆发,根据每年气候差异会有适当的提前或者延后,其余月份也有发生,但虫口基数较3-5月份少,危害相对小一点。
c.取食时间集中:上午、傍晚及夜间较多;中午少,整体的表现为避光,受光影响,光照弱时外出取食较多。
d.隐蔽性强:火龙果花苞未开放前,躲在鳞片夹缝内,药剂无法直接触碰到虫体。
e.防治困难:体小、能飞善跳、繁殖快;虫初期难察觉;昼伏夜出;抗药性强。
03火龙果蓟马发生规律与现状分析
1)发生规律
火龙果果园中,蓟马成虫和若虫多在杂草残株间和植株旁覆盖物下或为害处附近的土里越冬。3~4月份开始在作物和杂草上活动,为害盛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底。
蓟马成虫在日平均气温达4℃时即可开始活动,10℃以上时成虫取食活跃,旬平均气温上升到12.5℃以上时产卵繁殖。蓟马发生最适宜条件为温度20~28℃,相对湿度40%~70%,久旱不雨即是大发生的预兆。
2)现状分析
年3月1日-16日降雨量数据参考
年3月1日-16日大气温度数据参考
未来七天气象数据参考
▲注:以上气象数据来源为南宁市隆安县某火龙果基地
根据目前气象数据分析,近十天一直处于零降雨状态,火龙果果园内环境湿度相对较低,旬平均温度在21.4℃,正是适宜蓟马发生的环境条件,而当下火龙果果园中正值出新芽长新枝的阶段,也为蓟马提供了有利的取食环境,因此在这种气候条件及火龙果生长状态下,预防蓟马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04火龙果蓟马的防控措施与建议
1)大致防控时间
新芽大量萌发生长时,集中防控,连续打药基本可控制。
在每批次花苞刚冒出后,即可着手防控,根据田间情况,了解蓟马虫口的基数,基数较大的需要用触杀及内吸药物,一方面杀灭部分躲不及的蓟马,一方面让药剂能在树体有一定积累。
建议以预防为主,药剂控制为辅。
2)药物持效期的选择
a.前后持效。在花苞刚冒出到花苞尾部鳞片张开及摘完花筒后,这些时间的防控以内吸药剂为主,配合多种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使用,以控制虫口基数为主。后期果实表皮组织老化,蓟马取食减少。
b.中间速效。在花苞尾部鳞片舒展到摘完花筒这段时间,此时重点是保护好幼果,用药追求速效触杀的药剂为主,以杀灭外出觅食的蓟马。因此打药时机选择较为重要。
建议打药时间选在早上9点前或傍晚5点后,重点打幼嫩部位,地面、田埂也需喷到。
3)抗性调整
针对蓟马高发期,加大药物浓度;容易起抗性的药剂,合理轮换不同药剂。
建议增多药剂种类,配合使用内吸性强,有杀卵效果的成分,达到一次性灭杀的效果。
4)打药方式
重点是一个透字。针对蓟马的隐蔽性及成虫的跳跃和飞翔能力,翻枪操作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喷到果的近地侧。
5)喷枪选择
实际操作有单,双,三枪头。三枪头实为更好选择。
6)配合田间农事操作
及时摘花筒,尽量在花筒水烂之前摘除,否则在花筒交接处极易出现大量的蓟马危害。摘除的花筒及时运出田间,未能及时运出的也需要喷药,杀灭躲在花里的蓟马。
7)防控方式
a.物理防控。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火龙果植株持平,10月份开始,每个月每亩地挂普通黏虫蓝板20-30张。
b.化学防控。叶喷化学药剂是常用的蓟马防控方式,可选择新烟碱类、菊酯类等药剂中一种或其复配剂。
年6月,捷佳润与先正达集团中国中化化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植保、农技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
火龙果蓟马防治药剂推荐使用先正达的植保防治组合:科卫/绝着倍+飞电1号倍/净宇(25%吡蚜·噻嗪酮)倍+U伴(6%阿维·氯虫苯悬浮剂)倍,或阿立卡(22%噻虫·高氯氟)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治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