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世保非遗不是静态标本而是活生生的呈现 [复制链接]

1#

张世保:非遗不是静态标本而是活生生的呈现


(国家民委研究室教授张世保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红吉首9月19日讯(时刻 肖懿 王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静态的标本,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呈现。”在今天举行的“湘西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民委研究室教授张世保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张世保说,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这个空间主要得益于乡村中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非遗与乡村旅游是共同体,它们的特殊性使非遗与乡村旅游成为精神共同体。旅游业是现代性的产物,也就是全球化的产物。比如各个种族、族群、村庄、国家、社会、文化共同体、个人以及其他特殊团体和组织都在寻找和表达认同问题。可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化的多元主义。因此,非遗和旅游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


他还认为,发展使非遗与乡村旅游成为命运共同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静态的标本,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呈现。它既需要保护,还需要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非遗需要创造价值,需要与新技术结合,需要互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还为非遗提供展示的舞台。乡村旅游要发展,不仅需要有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还需要有内涵地发展,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非遗可以保证乡村旅游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同时,张世保介绍,要把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发展要把握好“度”,否则,对非遗有害,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他认为要避免非遗保护挖掘过程中的“塑造”与相对主义的问题,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地对话与解读,否则必然导致诠释过度和相对主义的后果。


还要避免非然保护过程中的“保护性伤害”现象,在保护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本社区、本村庄的整体发展,而不能让非遗保护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