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到哨冲 [复制链接]

1#

塘期岭村通往镇里的道路。邓楚瑜摄

春到哨冲。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李子花满山遍野。

坐在家里窗前的工作台边,阿志发神情专注地拿着刻刀,按照琴坯面板上预先绘好的图案,小心翼翼地走线、落刀、镂空。“现在一把琴卖元,交了定金才动手。”

“你看,这火龙果树长得多喜人!”去年,罗文成种下的12亩火龙果为他带来了7万多元收入,这让他喜上眉梢。

……

5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简称红河州局(公司))按照红河州委、州政府部署,挂钩帮扶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邑堵村委会、多白者村委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扛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帮扶责任,补足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改善民生事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

“静得下心,才做得好琴。”制作四弦琴的阿志发,神情专注。邓楚瑜摄

精准施策拔除穷根

“我做琴是跟爷爷学的。”在哨冲镇乃至石屏县,阿志发制作的四弦琴一琴难求。

阿志发的爷爷阿家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海菜腔与彝族烟盒舞传承人、四弦琴制作大师。“我父亲虽不会做琴,但演奏技术也非常了得。”阿志发的父亲阿进锁,是阿家文的嫡系真传。

可曾想到,这个四弦琴表演、制作的传世之家,此前也饱受贫困之苦。

今年43岁的阿志发,从17岁跟着阿家文学做琴,阿进锁则在阿家文的指导下苦练弹奏技术。受制于种种困难,一家三代人的精神生活虽富足,但物质生活却紧巴巴。

针对阿志发一家的实际,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在实施种、养殖产业资金补贴的基础上,鼓励阿志发继续做琴。

去年,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争取政策倾斜,协调各方力量,为阿志发配备了线锯、带锯、钻床等设备工具,帮助他提高做琴效率。

阿志发做琴的同时,阿进锁也没闲着,现在,他被石屏县的一所小学聘为四弦琴教员,驻校教孩子们弹奏四弦琴,一周2节课,拿固定工资。

去年,阿志发做琴收入3万多,连同阿进锁的授课费及家里种植萝卜、四季豆的收入,全家年收入超过了6万元。

阿志发一家脱贫的事例,只是红河州局(公司)挂钩帮扶邑堵村委会、多白者村委会的缩影。

不搞“大水漫灌”,聚焦“精准滴灌”。

红河州局(公司)因地制宜,为挂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一户一策的发展模式,对种植烤烟的贫困户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未种植烤烟的贫困户丰富帮扶措施,并通过教育引导,让一些后进户彻底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意识,朝着好日子共同努力。

68岁的邑堵村委会邑堵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绍全,右手因先天性残疾和家里缺乏劳动力,此前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

年,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得知李绍全的情况后,在引导其种植烤烟基础上,帮助他发展甜脆玉米、萝卜种植和养鸭子。

当年,李绍全一家“烤烟+玉米、萝卜+鸭子”收入4.5万元,家里人均纯收入超过元。

邑堵莫村入村道路一旁做成木纹样式的钢筋水泥护栏,独具一景。邓楚瑜摄

帮扶有术增收有道

拧开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流得畅快。就着自来水,淘米、洗菜,不一会儿,一桌喷香的饭菜摆上了席。

“以前没通自来水,做顿饭老费工夫呢!”说这话的人名叫李广明,今年49岁,家住邑堵村委会塘期岭村。

塘期岭村缺水。此前生产用水捉襟见肘,生活用水更是难以满足。

年,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塘期岭村缺水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上级申报了帮扶项目。

项目实施后,村里铺设了管网,修建了2座立方米的水池,将10余公里外的一处山泉水引入了村里,“上级虽只安排烟草部门帮扶村里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为我们修建的自来水工程却惠及全村78户人家。”

比起此前村里生活用水难,道路交通不便的问题更为老火。

“一下雨,皮卡车都到不了村里。”李广明说,塘期岭村以前通往镇里的土路,晴天灰深半尺,雨天泥没小腿,一下雨,坡度稍大的路段,皮卡车挂上前后加力都够呛,“路不好走,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商贩也不敢进来,时间一长,大伙儿脱贫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和修建自来水引水项目一样,年,红河州局(公司)投入帮扶资金,将塘期岭村通往镇里的泥巴路换成了筑基砂石路,随后,当地政府在砂石路基础上硬化了路面,彻底打通了阻在乡亲们心上的那道坎。

李广明虽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却是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扶持的明白人、带头人。

挂钩帮扶塘期岭村以后,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在得知李广明养殖野猪数年后,便上门做工作,希望通过对他的扶持,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步摆脱贫困。

征得李广明同意后,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为他改善了通往村后半山养殖场的通行条件,并聘请技术员上门传授养殖技术,帮助他发展野猪养殖产业。

至年,李广明每年向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1头野猪仔,并牵头成立了村里的野猪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眼下,他打算动员更多的乡亲加入合作社,大伙儿共同努力,让日子越过越好。

5年来,红河州局(公司)采取扶持脱贫带头人、补助产业发展资金等方式,共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5万元,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水果、蔬菜种植和禽畜养殖,挂帮村产业精准化、规模化、多样化逐步形成,产业带动脱贫的功能得到充分显现。

种植火龙果,为罗文成(中)带来了火红日子。邓楚瑜摄

乡村振兴前景可期

“前年第1次挂果,去年卖了7万多。”说起自家种植火龙果的经过,多白者村委会邑堵莫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文成打开了话匣子。

邑堵莫村位于大山深处,资源匮乏,耕地面积不多,是红河州局(公司)挂钩帮扶的10个自然村之一。

年2月,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哨冲后,对挂钩帮扶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多轮次走访调查,精准掌握了乡亲们的贫困原因。

摸清情况后,红河州局(公司)一方面投入资金,积极改善挂钩帮扶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因户制宜,帮扶贫困户发展适合自身实际的种植养殖产业,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

罗文成是扶贫工作队的重点帮扶对象之一。他的妻子体弱多病,家里只有十余亩梯田,收入不稳定,家境贫困。

“我家底子薄、劳动力少,经不起折腾!”年7月,红河州局(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上门动员罗文成种植火龙果时,吃了闭门羹。

对此,驻村工作对没有放弃。他们多次上门劝导,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向罗文成一一讲明:其一,距邑堵莫村小组十余公里的石屏县大桥乡多年来一直在种植火龙果,销路不错;其二,他们有现成的技术可学,购苗也方便。

结果,罗文成种下的火龙果,为他带来了火红的日子。

走进邑堵莫村,潺潺的泉水从村里的龙潭流出,顺山而下,纵贯全村;入村道路的一边做成木纹样式的钢筋水泥护栏独具一景,村中鳞次栉比的住房造型各异,远远望去,宛如走进了画框。

“这些年,红河州局(公司)不光帮扶乡亲们发展火龙果,还为我们修建了管网、公厕、公房、停车场。”谈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邑堵莫村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普朋荣感慨道。

邑堵莫村有村民47户,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3户,是一个聚“贫困、偏远、落后”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面对邑堵莫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等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红河州局(公司)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总体目标,聚焦“精准帮扶出实效”“群众认可度提升”和“国家级验收通过”三个关键,牵牢产业扶贫的“牛鼻子”,不断完善产业扶贫多样性机制,努力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可持续、更加稳定的收益。

5年来,红河州局(公司)在稳固邑堵村委会、多白者村委会烤烟种植基础上,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4万元,实施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教育帮扶、消费扶贫等精准扶贫项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为当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

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按照上级要求,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红河州局(公司)将继续扛好肩上的担子,与乡亲们一同向着更加美好的日子发力。(邓楚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