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是龙高级玛丽苏爱情故事的背后,是女 [复制链接]

1#
中药治疗白癜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219/5943334.html

电影《他是龙》改编自“夫妇作家”谢尔盖·贾琴科和玛琳娜·贾琴科的小说《仪式》,由俄罗斯导演英达尔·珍杜巴耶夫执导的一部爱情影片,于年8月19日在中国上映。该片在豆瓣虽然拿到不高不低的7.5分,却令很多观众感动。这部电影讲述了公爵的小女儿米拉被恶龙掳走后唤醒了恶龙阿尔曼的人性,最终和龙相爱的故事。

在马特维·雷科夫和玛利亚·波兹哈娃的高超演技下,这部唯美温暖的童话电影逐渐诞生。影片中,米拉在与位高权重的未婚夫结婚之时幡然醒悟,原来自己爱的是龙。不幸的是阿尔曼因为米拉的离开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本以为影片会在米拉“龙之歌”之中迎来悲剧结局,没想到她的歌声拯救了阿尔曼,阿尔曼幻化成龙飞来带走了米拉。

《他是龙》仅仅听名字,就能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滋味,想象的空间。确实如此,导演将爱情和奇幻两种元素相融合,这部电影变得既有些缥缈,却又脚踏实地。

该片的爱情主线是跨越种族,再多的艰难险阻也没能打败阿尔曼和米拉。对于这部影片有很多文章都是从“故事内容”和“事物隐喻”来解读的,这样并不能全面地透析此影片的艺术风采,因此,今天我将从“叙事手法、视觉语言、主题呈现”深究三个层面来分析这部电影的创作魅力和其背后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

叙事架构:现实与奇幻的结合,跨越种族的爱恋,均呈现导演自成一格的结构体系。

视觉语言:整体画面唯美,色调清新富有变化,人物细腻的情感历程,符合观影者的视听观感

主题呈现:通过场景与人物的改变来呈现主题,凸显米拉冲破世俗牢笼,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

01叙事手法:现实与奇幻的结合,跨越种族的爱恋,均呈现导演自成一格的结构体系

观众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被里面唯美的画面所吸引,有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不仅易带动观影者快速进入剧情,也能体会跨越种族爱情的不容易。电影最后导演设置呈大反转,满足观影者的期待,也给了爱情最完美的结局。

这种自成一格的叙事手法,可见导演的用心。接下来,我将详细分析导演是如何利用奇幻与爱情的结合,呈现这种独特的叙事架构的:

①现实与奇幻元素结合:新娘米拉被龙俘走,展现人与龙界限难以磨灭

与东方文化将龙视为尊贵及祥瑞有所不同,西方人眼中的龙大多代表着邪恶的化身,是一种强大的破坏力量的代表,由此屠龙是魔幻片常见的情节。导演通过阿尔曼为龙身份,贯穿于现实世界与奇幻之间,身为龙的阿尔曼虽然从未有过害人之心,但他无法控制自己变成残暴的龙,这时时刻刻都威胁着米拉的生命。

影片中龙与人之间存在着世代仇恨:龙通过烧死献祭女孩这一残忍仪式来繁衍后代,直到屠龙勇士杀死龙才让少女们得以获救。而在米拉的父亲、姐姐和屠龙一族看来,米拉很显然已经成为了“牺牲品”。

在龙岛,米拉从被龙掳走时的以死相拼,自己三番两次准备逃走,还偷偷准备回去的物资,到后来两人慢慢敞开心扉彼此了解。当阿尔曼发现米拉以前准备的回去的物资时,误以为米拉依然想离开自己。他经过思虑后,深知人与龙之间的种族恩怨注定让他和米拉之间的爱情不会被世俗所祝福,是会被视作离经叛道的,所以他主动赶米拉走。

在我看来,这种另类奇特的叙事结构非常吸引人。导演加入奇幻和悲伤的元素融于电影的两个世界,让原本美好的爱情因为世俗藩篱不得不相隔天涯。而一首“龙之歌”作为连接两个世界的信物,也是电影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②爱情跨越种族:主角各自处于不同的种族,却能至死不渝的相爱

这部电影以米拉与阿尔曼的爱情主线展开,主角的爱情经历跨越种族,跨越世俗藩篱跨,如此唯美奇幻又充满遗憾的逻辑容易让观影者产生代入感。在影片的开头,正在举行婚礼的米拉因一首“龙之歌”被龙掳走,两人之间产生关联。

独自生活已久的阿尔曼被突如其来的米拉打动,相处过程中,他发现了米拉的果敢、聪慧与纯真,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情和爱,因此他才送米拉代为自我真心的火龙果并与其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之后,慢慢喜欢上了米拉。该片在阿尔曼赶米拉走时到达高潮,预示着阿尔曼为自己的感情所做的决定。

但阿尔曼心中非常清楚,自己不仅和米拉种族不同,而且米拉自己也想离开。直到电影最后,阿尔曼准备跳崖,当他听到米拉的歌声时,他凭着歌声找到了米拉,两人的被彼此救赎。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感人的情节便是阿尔曼因误会主动赶米拉走,他一边不舍,一边是不得不放手的抉择。米拉也从未忘记过与她邂逅的龙,最终她选择了听随着内心的声音。相较于别的爱情片,这部电影对爱情的解说更有深度,人物体现的细腻情感表达爱情的真谛是至死不渝。在唯美清新的主色调衬托下,这段感情显得更加感性和温暖。

02视觉语言:整体画面唯美富有变化,人物细腻的情感经历,符合观影者的视听观感

该片围绕米拉和阿尔曼展开,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充分的解剖,让观影者看到爱情的真谛所在。伴随人物出现的是唯美景色,碧海蓝天,阳光明媚,一个叫龙的小岛。

因此,我认为整部电影最体现艺术的地方在于它精致的画面,如此富有变化的画面正是导演用心之处。接下来,我将解读导演在视觉画面上体现的以下两点技巧:

①整体画面与剧情相辅,渲染不同于种族的爱情美好

该片体现的整体画面都很唯美,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从最初影片的冰天雪地的冷色调,到后面的蓝天大海的暖色调。导演调整画面观感,渲染爱情的美好和向往。

在龙岛上,不仅有龙阿尔曼,还有将要嫁给屠龙后代的米拉,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怎么相爱呢?这也是导演的用心之处,带有奇幻的色彩不同于传统爱情的故事,生与死的爱情更来得刻苦铭心,难以忘怀。

导演呈现的整体画面就如同阿尔曼和米拉的爱情,如此梦幻、如此美妙。电影后半段虽然米拉的未婚夫即将前来,但前面的唯美和温馨大概早已埋下伏笔,只为渲染最后结局的完美。奇幻的爱情,终是有情人白头偕老。影片中,再次准备嫁给屠龙族后代的米拉在最后一刻醒悟,尝试着唱起呼唤龙的“龙之歌”,在想要放弃的那一刻阿尔曼真的来了。

米拉前后两次被龙抓走,第一次是意外,第二次是决定。当她鼓起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我爱的是龙”这句大逆不道的话时,她懂得了幸福并不是门当户对的登对,而是尽管种族的不同,但我愿为你改变。在导演精心设计的剧情和整体画面中,爱情的梦幻、懵懂、真诚都被凸显出来。观影者体验了一把关于跨越种族的爱情,视感和听觉也显得更加丰富。

②语言细腻克制,呈现人物的情感经历,和对爱情的始终如一

影片中语言的细腻克制,不仅将阿尔曼与米拉浪漫美好的情感经历精准呈现,也呈现出了从一而终的爱情真谛。电影里的米拉对阿尔曼从最初的害怕、排斥、尝试、接纳到相知,而阿尔曼从阻止她离开到主动放她走。都结合着唯美的色调来呈现。

而在离开后,之前犹豫不决的米拉终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对阿尔曼的浓浓爱意。直到最后,阿尔曼听到米拉的“呼唤”找到了米拉,两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我看来,该片的语言除了人物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体现在两人一起在龙岛生活的日子,不管是沙滩奔跑、风中散花、星空下看焰火、海水中嬉戏、还是放风筝……穿插其间的慢镜头和逆光处理增加了浪漫的氛围,两人只用了几句简单又克制的话语,就充分表达了彼此心中所想所念。

观影者对语言表达情感可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或许只有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魅力,才能真正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也是整部电影吸引观众的地方。

想要真正看懂《他是龙》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感悟,不仅要从剧情出发,更要从它背后的主题来探究。我们每个人终会遇到最爱的人,不论你是否在他梦里出现过,结局终将是美好而温馨。

03主题呈现:通过场景与人物的改变来呈现主题,凸显米拉冲破世俗牢笼,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

①影片中前后场景的改变,预示着米拉从被束缚人生到拥有人生自主权

影片开头,米拉和屠龙者后代举行婚礼时,周围冰天雪地,有萧瑟压抑之感。在后来被阿尔曼俘虏到龙岛之后,岛上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碧海蓝天,阳光明媚。这样的一冬一夏的对比,两个场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寒冷的冰天雪地提醒着米拉的身份,她是公爵的女儿,注定要嫁给屠龙一族的后代。柔软的沙滩则放手让米拉做自己,忘掉人与龙之间的隔阂爱上阿尔曼。未婚夫在婚礼上拉动船的绳索,迎娶她的画面,和米拉手里拉着的风筝的线,两个场景尤为相似。前者象征着米拉被包办被安排的人生,而后者则预示着米拉夺回了自己的人生主动权。

②影片中色彩的改变,渲染米拉不同的人生底色

在影片开始时,米拉出场身穿白色婚纱出嫁,表面看似高贵典雅实则苍白无力。来到岛上遇到阿尔曼后,她穿的是一条蓝色的裙子。而在两人放风筝时,米娜穿的是一条和风筝一样红色的裙子。导演在这里将米拉心境的变迁,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

一开始,米拉犹如不谙世事一张白纸,纯洁无知任人摆布,没有自己的想法。听从父亲嫁给未婚夫。在被龙抓走后米拉开始步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同时,在这部电影唯美魔幻的色彩中,浪漫的爱情情节感染着观众,神秘而令人向往,彰显着电影的魅力与导演独特的构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

影片中最大的改变,就是米拉从被动接受婚姻,到主动选择爱情。米拉的姐姐为将要出嫁的米拉梳妆打扮,导演专门给了一个姐姐扯米拉头发的镜头。长头发难打理又妨碍行动,似乎只有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才会留。在我看来,这一头长头发表面看上去是米拉美丽与好贵的象征,实则更像是家族禁锢限制她天性的工具。

父亲告诫米拉,她要成为公爵夫人,要爱自己的未婚夫。这场看起来再合适不过的婚姻,实际上是米拉家族对身为屠龙士后人的未婚夫的敬爱,而不是爱情。米拉被龙抓到岛上后,为了逃出去而割断了那头累赘的长发,编成绳子,象征着她正脱离公爵女儿这个身份,迈出争取自由的第一步。

由于米拉对龙的害怕,她一心想着要离开龙岛,期待着未婚夫前来救她。这个阶段的米拉虽然身体获得了自由,但她的精神仍然不是自由的。

遇到阿尔曼之前,她的人生都是被安排和包办的,正如米拉所说“我没有如果别的地方”,如果不出意外,从出生到长大再到出嫁甚至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都将在一种囚禁中完成。囚禁她的,是她的父亲和姐姐,是人们的眼光,是世俗对女孩固有的偏见。如果她没有遇到阿尔曼,不知道她所处环境的外面是怎样的,她将继续麻痹,于做一只井底之蛙,乃至不假思索地庇护她的这口井。

米拉出嫁时感受到的“幸福”只是一种假象,这个阶段的她只是一个衣食无忧却遭精神软禁的少女。离开舒适区之后,她的安全和依赖全都被打破,第一反应就是想尽办法做回那个已经习惯被束缚的女孩。失去依靠和被规划好的安逸人生令米拉慌乱,因此她下意识地去逃避这突如其来的“自由”。但在后来当她穿上红色裙子时,她已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成为一个敢于追求自由,拥有独立思想的女性,这意味着她个人意识的觉醒与成长。

结语:

米拉说:“不管你是龙还是人,我都爱你”。在岛上的生活中,米拉领悟到了原来爱可以战胜恐惧,原来不被安排不被束缚的感受是如此幸福。《他是龙》作为一部为圆满的爱情童话,和大部分童话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那些童话都是在教导孩子善良,而《他是龙》告诉我们要独立,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更要有敢于选择的勇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